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水浒传的相关资料和作者

59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下是关于它的综合介绍:

一、作者相关资料

基本信息

原名:彦端(另有说名施仕纶)

字号:子安、肇瑞、耐庵

生活年代:约1296-1370年,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

官职经历:曾中进士,但因不满官场腐败弃官

创作争议

学术界存在“施耐庵独立创作”“施耐庵与罗贯中合作”等观点,但多数研究认为前者是主要作者,罗贯中可能参与后期整理。

二、写作背景

时代背景

北宋末年,政治黑暗、官僚腐败,阶级矛盾激化,导致以宋江为首的36位好汉在梁山聚义。 宋江原为义士,因官逼民反走上反抗道路,体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素材来源

以《宣和遗事》等史书为蓝本,结合民间传说、戏曲(如《三十六人赞》)、话本(如《江湖豪客传》)等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创作。

三、主要内容

核心情节

聚义梁山:

108位好汉因受官府迫害,聚集梁山泊,形成反抗力量。 - 招安与征战:梁山好汉接受招安后,参与征讨方腊等战役,最终因宋江妥协导致起义失败。2. 主题思想

“官逼民反”:通过梁山起义,揭示封建统治阶级暴虐与民众反抗的必然性。 - 反抗精神:歌颂英雄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展现底层人民的觉醒。

结构特点

采用章回体形式,共120回,分“梁山聚义”“招安前”“征讨方腊”三大段。 - 以白话文写作,语言通俗易懂,是中国最早用白话写成的长篇小说之一。

四、历史地位与影响

文学创新:

开创了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为后世叙事文学奠定基础。- 社会意义:通过失败案例总结起义经验,客观反映封建末年社会矛盾。- 国际影响:被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传播中国叙事传统。《水浒传》通过生动的群像塑造与深刻主题,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