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析 “崇”指推崇、尊崇,表示对高尚品德的敬仰与追求;
“德”指道德、德行,即人的品质或品格。
核心概念
整体指以道德为核心价值,推崇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或行为,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二、文化内涵与出处
古典文献依据
《论语·颜渊》:“主忠信,徙义,崇德也。”(以忠诚、正义、高尚品德为行为准则)
《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以诚信、道义、德行为立国之本)
《礼记·王制》:“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选拔贤能以弘扬美德,黜退不善以彰显恶行)
哲学思想关联
老子《道德经》:“修之于身,其德乃真。”(通过修炼提升内在德行)
庄子《周易·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以隐忍等待时机,体现道德力量)
三、现实应用
在现代社会,“崇德”常用于:
道德建设: 倡导见贤思齐、德行天下,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教育理念
个人修养:鼓励通过自我修炼实现道德升华。
四、其他含义
“崇德”并非专指某个历史人物或年号(如清太宗年号“崇德”),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哲学概念。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