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中体现说明文严谨性的句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精确性
文章通过具体数据说明物候现象的规律性,例如:“北京的物候记录显示,1962年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10天左右,比1960年迟5-6天。” 这种精确的时间差描述,既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又通过对比突出了物候现象的稳定性。
用词准确性
文章在说明物候现象时,用词经过反复推敲,如“次第”一词精准表达了花开的有序性,“许多”一词合理界定农谚的适用范围,避免了一概而论的错误。
逻辑严谨性
文章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层次分明;在说明影响因素时,列出了精确的数字和典型例子进行对比,如大连与北京物候期的差异。
避免模糊表述
例如在描述布谷鸟的拟人化表达时,使用“唱歌”一词比直接说“鸣叫”更具画面感,但同时保留了科学性:“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便知道‘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的时节到了。” 这种表达既生动又严谨,符合科普说明文的写作要求。
通过以上方法,文章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确保了语言的严谨性和可读性。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