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原名 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朝初年的杰出词人。他出生于1655年1月19日,逝世于1685年7月1日,是满洲正黄旗人,也是大学士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的词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著称,被誉为“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纳兰性德的名字原本是“成德”,但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及第后,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为“性德”。然而,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纳兰性德的名字也得以改回成德。
纳兰性德不仅文学成就斐然,而且在文武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精通骑射,擅长书法、绘画和音乐,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及第后,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侍卫,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的词作在当时广为流传,与汉人朱彝尊、陈维崧并称“三大家”。他的代表作包括《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