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骚体赋与《离骚》的异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式上的相似性
骚体赋:得名于屈原的《离骚》,在形式上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句法比较整齐,显示出由骚体向汉大赋的过渡。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以骚体作“诗”,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助词,篇幅较长。
内容上的差异
骚体赋:多抒发个人的怀才不遇之情,凄恻哀怨,内容上有发牢骚的成分,表达对社会的不满。
《离骚》:内容更为丰富,除了抒发个人情感外,还包含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时代背景的不同
骚体赋:形成于西汉初期,代表作家有贾谊、淮南小山等,作品如《吊屈原赋》、《鵩鸟赋》、《招隐士》等,体现了汉初赋作的特点,即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屈原骚体的继承,但形式上开始趋向散文化。
《离骚》: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抒情韵文,创作时间较早,是楚辞的代表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发展的影响
骚体赋:在继承《离骚》的基础上,形式上有所创新,句法更加整齐,体现了由骚体向汉大赋的过渡,东汉中后期的赋作如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等,更侧重于抒情述怀,篇制短小。
《离骚》:作为楚辞的典范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后世作家如宋玉、蔡琰等都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作,形成了骚体赋的丰富传统。
总结来说,西汉骚体赋在形式上继承了《离骚》的“兮”字句式,但在内容、时代背景及文学发展上有所不同。骚体赋多抒发个人的哀怨情感,而《离骚》则内容更为丰富,包含了对理想社会和现实社会的批判。西汉骚体赋在继承中有所创新,为后世赋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