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礼仪故事包括:
对父母和长辈的称呼:
小学生对父母和长辈不能直呼姓名,要用标准称呼,如爸爸、妈妈等。对兄、弟、姐、妹也不要连姓带名称呼。问候致意时,要按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使用不同的问候语,如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回家说再见。
课堂礼仪:
上课5分钟前要作好课前准备,书籍、文具等摆放在课桌前角上。上课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课堂上发言要先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尊师礼仪:
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向老师问声好(老师好);放学时,向老师说声再见;与老师交谈应面对老师,神情专注,认真听老师讲话,离开时有礼貌地向老师道别(谢谢老师或再见)。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办公室讲话声音要适度,不要影响到其他老师办公;离开老师办公室的时候,也应先向老师询问:“我可以走了吗?”。
同学间礼仪:
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间可以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
家庭礼仪:
在家里,小学生要孝敬父母,体谅父母,不挑吃穿,爱惜粮食,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自己清洗袜子,帮助家人洗菜、择菜,吃完饭后帮助大人洗碗。主动在周末帮助家人清洁房间,擦地、抹桌子等。
社会礼仪:
在社会上,小学生要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在遇到老人、孕妇、儿童等需要照顾的人时,要主动让座,给予帮助和关爱。
这些故事和事迹展示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遵循的文明礼仪,体现了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孝敬父母等良好品质,为他们今后成为社会栋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