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同时以诗歌创作为主。以下是综合权威资料整理的信息:
一、基本背景
籍贯: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
出生与家族:祖籍浙江考城(今河南民权县),父亲于彦昭隐居钱塘
仕途起点:永乐十九年(1421年)中进士,初任御史
二、政治生涯
平定叛乱 宣德元年(1426年)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直言敢谏获宣宗赏识。2. 地方治理
宣德五年(1430年)任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推行新政。3. 抗蒙功绩
明英宗时遭诬陷下狱,后复任。土木之变后,力主固守北京,率军击退瓦剌,稳定局势。4. 政治争议
英宗复辟后,因“谋逆罪”被处决,后于天顺元年(1457年)被冤杀。
三、文学成就
诗词风格: 以勤政济世、治军守边为主题,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代表作包括《石灰吟》《岳忠武王祠》《咏煤炭》等。- 思想内涵
民族英雄: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年间追谥“肃愍”,万历年间改谥“忠肃”。- 政治影响:其抗蒙事迹和文学作品对明代及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民族英雄”之一。
五、著作与纪念
诗集:《于忠肃集》收录其诗作,展现其政治生涯与文学造诣。- 纪念地位:与西湖三杰(张岱、袁宏道、钱谦益)并称“西湖三杰”,以文学成就著称。于谦以忠诚、廉明和军事才能闻名,其事迹与诗歌共同构成明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