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新序·杂事五》,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叶公子高表面上非常喜欢龙,家里到处都雕刻着龙的形象,但当真龙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却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的故事。这个成语通过叶公和真龙的故事,比喻那些表面上声称喜欢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或喜欢,甚至可能害怕或反感的人或事物。
具体来说,叶公好龙的故事中,叶公子高喜欢龙,他的衣服、酒器、屋梁、柱子、门窗甚至衣服上都刻有或画有龙的形象。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叶公的住所,龙头搭在窗台上探看,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被吓的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这个成语的寓意是警示人们不要只是口头上声称喜欢某事物,而应该真正了解、喜欢并付诸实践。它也用来讽刺那些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提醒人们要诚实、表里如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