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1888年8月22日—1951年8月16日),原名杜月生,后因章太炎建议而改名镛,号月笙,江苏省川沙厅(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人。他是中国近代上海青帮头目,被称为“上海三大亨”之一。
杜月笙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曲折与传奇色彩。他四岁以前父母相继去世,先后由继母和舅父养育。十四岁时,他初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但很快被开除,转而进入潘源盛水果店工作。此时的他与流氓、歹徒为伍,嗜赌成性。幸亏得到青帮陈世昌的赏识,他才得以加入青帮并升至“悟”字辈。
1918年,杜月笙进入青帮上海头目黄金荣家里做杂务,讨得黄金荣老婆林桂生的赏识,此后黄金荣开始将部分生意交给他经营。1931年6月9日,杜月笙家的“杜氏祠堂”开祠盛典在上海外滩海关大楼举行,声势浩大,堪称沪上空前绝后。
杜月笙不仅在黑道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还在社会各方面伸展势力。1930年起,他在高南乡陆家堰购进农田10.5亩,委托高桥创新营造厂厂主谢秉衡建造杜氏家祠。1932年,他开始组织恒社,1933年2月25日举行开幕典礼,杜月笙自任名誉理事长。恒社名义上是民间社团,以“进德修业,崇道尚义,互信互助,服务社会,效忠国家”为宗旨,实际上是帮会组织。
1934年,杜月笙任地方协会会长。晚年,杜月笙居住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