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下阿蒙”和“刮目相看”的含义及出处,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成语含义
吴下阿蒙 - 本义:
指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吕蒙,原指其最初学识尚浅,但通过刻苦学习后学识大进。
- 引申义:比喻人学识尚浅或能力不足,但通过努力可取得显著进步。
刮目相看 - 本义:
指用新的眼光看待事物,常与“士别三日”连用,强调因对方进步显著而需改变固有看法。
- 引申义:比喻对人的能力、成就等重新评价,常用于形容某人突然展现出超乎预期的潜力。
二、出处与典故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原句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直接提出了“刮目相看”的概念。
《资治通鉴》:虽未直接使用该句,但记载了吕蒙通过学习成为战略家的事迹,为成语提供了历史背景。
三、用法与示例
用法:多用于褒义或中性语境,强调对进步的认可。
示例:
> 王老师曾是个教学新手,但近年来教学方法创新,真可谓“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四、相关辨析
贬义与褒义:
“吴下阿蒙”原为贬义(特指吕蒙),现多用于中性或褒义语境,强调潜力而非贬低。
“刮目相看”始终为褒义,强调积极评价进步。
五、总结
这两个成语通过历史典故形成了固定表达,前者侧重描述学识或能力的突飞猛进,后者则强调因进步而改变固有认知。常结合使用以突出“旧貌换新颜”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