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同舟共济”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讲述的是吴国和越国两国人民在面临生死关头时,能够忘记国家间的仇恨,共同协作,最终安全渡过河流的故事。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在困难面前,人们应该放下成见,团结一心,共同应对挑战的精神。
具体来说,这个典故记载在《孙子兵法》中,原文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吴国和越国连年交战,两国百姓互视为仇敌。有一天,他们不得不共同乘坐一艘船渡河。起初,由于彼此间的敌意,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气氛紧张。然而,当船行至河中央时,突然遇到了一场大风雨,船只面临被风浪吞没的危险。在这个紧急关头,为了生存,他们忘记了仇恨,开始互相救助,就像一家人一样。由于他们的共同努力,最终成功渡过了河流。
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在困难或危机时刻,人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以克服困难。它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逆境中放下个人利益,共同应对挑战的价值。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