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战是指为保护国家、地区或集体利益而进行的防御性军事行动,其核心目的是抵御外来威胁、捍卫领土完整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体含义和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保卫战是针对外来军事进攻或灾害而采取的防御性作战形式,其本质是“以防御为主,非主动进攻”。例如:
军事领域:如南京保卫战(1937年)是中日战争中为保卫首都南京而展开的防御作战;
非军事领域:如抗震救灾、抗击疫情等突发灾难,虽未涉及传统战争,但同样需要集中资源进行防御性应对。
二、核心要素
防御性定位 保卫战以抵御敌方进攻为核心,目标是通过顽强抵抗消耗敌方实力,避免主动反击;
保护对象
包括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重要设施(如首都、交通枢纽)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价值取向
强调“不怕牺牲、克服困难”,以牺牲局部利益换取整体安全。
三、历史与现实案例
军事案例: 淞沪会战
莫斯科保卫战(1941-1942年):苏军通过顽强防御粉碎德军进攻,成为二战转折点;
非军事案例:
新冠疫情防控:通过封控措施保护人民健康,类似“非战争时期”的特殊保卫战。
四、与其他类型战争的区分
与主动进攻型战争(如抗美援朝)不同,保卫战不追求扩大战果,而是专注于巩固防御、保存实力,为后续反击创造条件。
综上,保卫战是军事领域防御性作战的统称,既包含传统战争,也涵盖现代社会中的危机应对,其核心在于通过智慧与勇气维护和平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