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二赏析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二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宁静与美好的诗,通过质朴无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悠然生活,以及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变化的忧虑。
诗文与译文
```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
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赏析
首层:写“静”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诗人描述了乡居生活的清贫和宁静,远离尘世的纷扰,表达了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在白天,诗人关上柴门,隔绝一切尘俗杂念,享受内心的宁静。
中层:写田园生活的动态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诗人有时在田间劳作,与乡邻们随意交往,不谈世俗之事,只谈论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种交往充满了纯朴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深层:写诗人的情感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悦,庄稼的生长和土地的扩展让他感到满足和自豪。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忧虑,担心霜雪会损害庄稼,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珍视。
总结
《归园田居》其二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乡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变化的忧虑。诗中通过对乡村景物的描写和与乡邻的交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恬淡,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