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一个源自三国时期吕蒙的典故,现多用于形容人通过努力取得显著进步,需用新的视角重新评价。具体含义如下:
一、典故背景
人物原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原为吴下阿蒙,因学识浅薄、性格粗鲁被鲁肃轻视。
核心事件
孙权劝吕蒙读书学习,吕蒙刻苦钻研后,军事实力大幅提升。鲁肃再次见面时,对其谈吐和谋略大为惊叹,发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慨。
二、成语含义
字面与引申义
- 字面: 指分别后短短几天,他人已有显著变化,需重新审视。 - 引申
核心要素 - “士”的限定:
特指有志之士,强调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的可能性。
- “刮目”的动作:刮目指擦亮眼睛,象征用全新视角看待对方,摒弃固有偏见。
三、使用要点
褒义语境:多用于称赞人勤奋进取、潜力巨大,如“他虽出身平凡,但近年来进步显著,真可谓士别三日”。
避免误用:不可用于描述没有实质进步的情况,否则可能贬低努力。
四、相关典故
该成语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中的记载直接相关,原文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强调时间对人的改变作用。后续《资治通鉴》等史书也沿用了这一表述。
综上,该成语通过吕蒙的转变,传递出“天道轮回,后起者胜于前人”的积极价值观,至今仍被广泛用于激励他人突破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