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秋 故事:
《诗经》中有一篇名为《采葛》的诗,写一对男女分开后,心中非常思念对方。诗中说:“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意思是说,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个季度,形容思念殷切。
天涯海角
故事: 韩愈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他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也早逝,依靠哥哥和嫂嫂过活。韩愈幼时有一个嗣子叫老成,排行十二,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他小一点。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展现了韩愈的童年生活和他对文学的热爱。专心致志
故事: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这个成语比喻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哄堂大笑
故事: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这个成语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双管齐下
故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这个成语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栩栩如生
故事: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这个成语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画蛇添足
故事: 楚国有一家人祭祀祖先,找了很多人来帮忙,祭祀完毕后,主人把供桌上的一壶酒送给帮忙的人,让他们分着喝了。几个人看了看酒壶,觉得酒有点少,每人喝一口还不够,给一个人喝倒比较合适。于是他们几个就商量了一下,与其大家都喝的不过瘾,还不如让一个人喝个够。可是到底让谁喝呢?大家争论不休。有人提议说:“我们在地上画蛇吧!谁现在地上画好一条蛇,这壶酒就给谁。”大家都同意了。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一会就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酒,却发现别人还在画着,他很得意,想再显示一番,于是就端着酒壶给蛇画脚。就在这时,第二个人画好了蛇,就从他手中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偏要给它添上一个脚,何必多此一举呢!现在我是第二个画好蛇的,这壶酒应该归我来喝。”说完,他端起酒壶把一壶酒全喝光了。这个成语比喻多此一举的行为,告诫人们做事不要节外生枝。掩耳盗铃
故事: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这个成语比喻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还想方设法地掩盖,并以为可以欺骗他人,最终却只是欺骗了自己。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有趣,还能帮助儿童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