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核心要点,结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防溺水的“六不准”
不私自下水游泳 未经家长或教师陪同,不得擅自到河流、湖泊、水库等危险水域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结伴游泳需有成年人监护,避免因突发情况无人应对。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必须有熟悉水性或具备救援能力的人陪同。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选择配备救生圈、救生员监管的正规游泳场所。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对水域深浅、水流情况不明的地方要避免前往。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应立即呼救或寻求专业帮助,避免盲目营救。
二、防溺水的“四不要”
不单独行动
尽量避免独自游泳,结伴同行可增加安全性。
不进入危险区域
未设置警示标识或无安全保障的水域禁止进入。
不擅自下水施救
发现他人溺水时,应立即呼救或拨打110,避免盲目跳水。
不轻信他人
对“会游泳者救人”等说法保持警惕,专业救援需专业设备。
三、自救与互救技巧
保持冷静
遇险时深呼吸,避免惊慌失措,减少体力消耗。
仰卧自救法
仰卧位头部后仰,露出口鼻呼吸,避免肢体乱动加速下沉。
抽筋处理
- 小腿/大腿抽筋: 握住抽筋腿脚趾向上拉直,或按摩穴位(如委中穴)缓解。 - 上腹部抽筋
水草缠身处理 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挣扎,等待救援。
岸上急救
清除呼吸道异物后,采用俯卧抬腿法排出积水,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四、其他注意事项
避免危险行为: 不攀爬水边设施,不追逐打闹。 科学预防
家长责任:监护人需掌握孩子动向,落实“四个知道”(去向、同伴、归期、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防溺水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可有效降低溺水风险。教育过程中应结合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