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与诸葛亮有关的俗语典故和诗句?

59

关于诸葛亮的俗语、典故和诗句,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俗语典故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比喻集体智慧的力量,常用于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事后诸葛亮

指事后才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多含贬义,如“他早就该想到这个结果,真是个事后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形容勤勉尽责到死方休的精神,常被用来赞誉忠诚与奉献。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形容善于制定战略并指挥远战的能力,是诸葛亮军事才能的经典概括。

草庐三顾

源自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现多用于形容求贤若渴或诚心待客。

二、历史典故

空城计

诸葛亮在兵力劣势时,大摆空城阵吓退司马懿,展现其智谋与胆识。

火烧博望坡

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利用地形设伏,烧毁曹军粮草,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七擒七纵

诸葛亮通过七次擒获又释放孟获,最终使其心悦诚服,体现其卓越的军事策略。

鹅毛扇

传说诸葛亮手持写有兵法的鹅毛扇,象征其智谋与权谋,戏曲中常以此道具体现角色特点。

三、诗句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表达对蜀汉兴复的忠诚与责任感。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体现其修身养性的哲学思想。

李白《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虽未直接咏叹诸葛亮,但借蜀道艰险隐喻其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的功绩。

四、文化影响

诸葛亮被后世尊为“武侯”“睿才星君”,其形象渗透到文学、戏曲、民间信仰等领域。例如:

戏曲中常以“羽扇纶巾”的形象塑造他;

民间有“头枕洛阳,身卧当阳”的传说;

文人以“追思先贤”为主题创作诗词,如杜甫的《蜀相》。

以上内容综合自《三国演义》记载、历史文献及后世文人作品,涵盖诸葛亮生平事迹与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