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引用了多句古诗词,以下是主要诗词的出处及释义:
一、核心诗词及出处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苏轼 - 原文: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释义: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认为心安之处即为故乡,强调精神归宿的重要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范仲淹 -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释义:通过重阳节的思乡之情,烘托主人公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 - 原文: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 释义:以雁的殉情故事,表达对至死不渝爱情的赞叹,成为爱情诗的经典范本。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 原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释义:体现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展现其面对风雨的从容与超脱。
二、诗词在影片中的作用
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影片的文化底蕴,还通过时空对比强化了主题。例如:
古典与现代的交融:通过苏轼、元好问等人的词作,串联起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呼应“古典传统”的消逝与“执子之手”的永恒。
情感共鸣的延伸: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思乡情绪,与主人公的异地恋形成呼应,增强代入感。
三、总结
影片借古诗词营造意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现代情感表达的探索。如“此心安处是吾乡”成为影片核心意象,贯穿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