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经”的组成,不同历史时期的定义和范围存在差异,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核心经典组成
《诗经》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反映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
《尚书》
又称《书经》,记载上古至周代的历史文献,包含典章制度、历史事件等。
《礼记》
记载先秦礼制、礼仪规范,与《仪礼》合称“礼乐之祖”。
《周易》
传统典籍,包含哲学思想、占卜方法等,被誉为“群经之首”。
《春秋》
记载鲁国历史,采用编年体史书形式,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
《论语》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经典。
《孝经》
以孝道为核心,强调伦理道德,被列为“七经”之一。
二、历史演变
汉代七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论语》《孝经》。 东汉时期
唐代十二经:加入《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但“七经”概念仍以汉代为准。
三、其他说明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由朱熹辑注,与七经并称儒家经典。
功能定位:七经不仅是儒家学说基础,也被用于教育、治国及修身养性。
以上内容综合了不同时期经典文献的界定,七经的核心组成以汉代及后世儒家学派认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