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与注释
原文:
孤,乡里称孝
注释:王充自幼丧父,因孝行被乡里称赞。
原文: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注释:后迁至京师(洛阳),在太学学习,以扶风人班彪为师。
原文: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注释:喜好广泛阅读,但不拘泥于文字形式和句法结构。
原文: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
注释:家境贫寒,无书可读,常到洛阳书铺浏览书籍。
原文:
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注释:看过一次就能背诵,通过反复记忆积累知识。
原文:
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释:最终广泛涉猎并理解了诸子百家的学说。
二、补充说明
家境背景:王充家境贫寒,但通过勤奋阅读和记忆能力弥补了物质匮乏。
学术成就:其“博览”精神与“不守章句”的学术态度,体现了东汉时期士人追求广博知识的风气。
人生轨迹:最终归隐乡里,以教学传播学问,形成“独尊儒术,不拘一家”的学术风格。
三、相关背景
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哲学家,其《论衡》是批判性思维的经典之作。他通过《王充博览》一文,展现了自幼勤奋好学、独立思考的成长历程,对后世学术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