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搜索结果,含有“雨”和“芃”二字的诗词如下:
一、先秦《黍苗》
原文: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解析:
该诗出自《诗经·小雅》,以“芃芃”形容黍苗在雨露滋润下的茂盛景象,象征农事丰收与国家安定。
二、唐代张聿《余瑞麦》
原文:
“芃芃雨露偏。两岐分更合,异亩颖仍连。冀获明王庆,宁唯太守贤。”
解析:
此诗描绘春雨滋润下麦苗茁壮成长的画面,“芃芃”突出雨露对农作物的滋养作用,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三、宋代其他相关诗句
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送春归去。”
- 虽未直接用“芃”字,但“急雨”与“芃芃”均表现雨对自然的润泽。
张矩《梅子黄时雨·去宿江楼》:
“谩道迎薰何曾是,簟纺成浪衣成雨。”
- 以雨喻情,展现细腻的感官体验。
廖行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描绘夏季暴雨的动态场景,虽未用“芃”字,但雨的意象贯穿全诗。
四、补充说明
以上诗词中,《黍苗》因同时包含“雨”与“芃”且出自经典文献,最具代表性。其他诗句虽含“雨”或“芃”,但未同时满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