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论文终稿匿名怎么处理?

59

关于论文终稿的匿名处理,需根据投稿平台或期刊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主要分为以下方面:

一、基本原则

隐去个人信息

需将作者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等可识别信息完全删除,仅保留编号或单位名称。

避免隐含身份信息

正文及参考文献中不得出现任何暗示作者身份的文字,如研究背景、数据来源等。

二、具体操作规范

封面与扉页处理

- 删除作者姓名、导师姓名,用统一编号替代(博士用“B”+学院代码+个人代码,硕士用“S”+代码)。

- 可添加“匿名作者”或“作者单位”等替代性说明。

正文修改要求

- 所有提及作者身份的句子需修改,例如将“通过作者实验数据”改为“通过合作团队实验数据”。

- 避免使用“本人研究”“本人发现”等第一人称表述。

参考文献调整

- 若参考文献涉及作者信息,需用作者单位或编号替代姓名。

三、注意事项

投稿前自查

提交前应全面搜索全文及参考文献,确保无任何身份信息泄露。

导师意见处理

若导师参与评审,其姓名需以编号形式替代,致谢部分可仅提及导师职称而非姓名。

特殊情况说明

部分期刊可能要求提供身份信息以备后续联系(如通知录用结果),需提前与编辑沟通。

四、补充说明

目前学术期刊普遍采用 双向匿名评审,即作者未知评审专家身份,但评审结果需反馈给作者。因此,匿名处理主要针对作者信息,而非评审过程。若需确认匿名性,可要求编辑提供评审专家匿名声明。

(引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