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后,儒家思想逐渐分化形成了多个流派。其中较为著名的划分是 八派,具体如下:
子张之儒:
以子张为代表,其思想近似墨家,但又有其独特之处,强调尊贤容众和道德修养。
子思之儒:
以子思为代表,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注重心性修养和道德教育。
颜氏之儒:
以颜回为代表,注重仁义和道德实践,被列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孟氏之儒:
以孟子为代表,强调仁政和人性本善。
漆雕氏之儒:
其思想在《韩非子》中有记载,但具体著作传世较少。
仲良氏之儒:
其思想在《韩非子》中有记载,但具体著作传世较少。
孙氏之儒:
以荀子为代表,主张性恶论和礼法并重。
乐正氏之儒:
其思想在《韩非子》中有记载,但具体著作传世较少。
此外,儒家思想在历史上还形成了其他一些流派,例如:
思孟学派:
由子思和孟子开启,特点在于知性,探讨人性、性情、心性和明诚。
今文经学:
汉初立为官学,包括榖梁学、公羊学等,衍生出谶纬神学等学说。
古文经学:
与今文经学相对,注重经典的文字、音韵和训诂。
船山学派:
以王夫之为代表,强调理性和气一元论。
东林学派:
以顾宪成为代表,注重心性修养和道德实践。
豫章学派:
以罗钦顺为代表,强调理性和气一元论。
岳麓学派:
以张栻为代表,注重心性修养和道德实践。
粤闽王门学派:
以王守仁为代表,强调心性修养和道德实践。
月亭学派:
以李贽为代表,强调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赵张学派:
以赵贞吉为代表,注重心性修养和道德实践。
浙东学派:
以黄宗羲为代表,强调民主思想和批判专制。
浙中王门学派:
以王艮为代表,强调心性修养和道德实践。
震沧学派:
以王夫之为代表,强调理性和气一元论。
震泽学派:
以王鸣盛为代表,注重考据学和经学。
郑堂学派:
以郑玄为代表,注重经典的文字、音韵和训诂。
这些流派在思想内容、学术观点和实践方法上各有不同,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儒家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