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关于家人之间体谅宽容的古代小故事?

59

关于家人之间体谅宽容的古代小故事有以下几个:

蔺相如与廉颇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他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廉颇听到这话后,感到惭愧,于是“负荆请罪”。

董笃行与邻居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

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寄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

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张英与邻居

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到回信后,让出三尺地。

邻居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

魏钟与魏镛

明朝有个叫魏钟的人,脾气粗暴。有一天,为了一点琐碎的小事,把长兄魏镛骂了一顿。

这件事被妻子王氏知道了,王氏悄悄备齐上乘的酒菜,和两个儿子一道上门,请长兄到家里来,替丈夫谢罪。

王氏对长兄说:“因为弟妹德薄慧浅,才使夫君说出无礼的话,得罪了长兄。看在两个侄儿的份上,敬请长兄宽恕吧!”魏钟的哥哥魏镛,本来就是个直爽的人,感叹地说:“兄弟感情的破裂,多半是妇人从中挑拨。很少有妇人能这么通情达理,成全兄弟和睦的。我的弟妇,真是贤德的人呀!”

魏镛原谅了弟弟魏钟的过失,后来魏家的孙子魏校二十出头就金榜题名,中了进士。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家人之间体谅宽容的美德,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在家庭关系中,宽容和谦让不仅能够化解矛盾,还能增进亲情,带来和谐与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