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和胡惟庸都是明朝初期的重要人物,但他们的结局截然不同。
刘伯温的结局
刘伯温,本名刘基,字伯温,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谋略,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被誉为“明代的诸葛亮”。
刘伯温在65岁时因病去世,病因是遭遇胡惟庸下毒(《明史》观点)。洪武九年正月下旬,刘伯温突感身体不适,时任百官之首的丞相胡惟庸派遣医生关心与诊断。面对同僚的关心,刘伯温起初很开心,对该医生开的药很信任的直接饮用。然而病情不见好转,甚至有恶化的倾向。《明史》记载吃药后的刘伯温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刘伯温的肚子很是难受,仿佛塞满石头一般的硬物。
刘伯温死后,他的儿子们最终都没有得到善终,长子死于胡惟庸党人之手,次子因得罪明成祖而自缢。不过他的子孙后代都承袭了诚意伯的爵位,命运各有不同。
胡惟庸的结局
胡惟庸是铁迷奎家族的世子(继承人),早年因明朝追赶元朝的残势,南巫里国也是元朝诸侯的势力,铁迷离隐姓埋名混到大明朝的丞相,回到自己的家乡,一开始便被人用烂菜叶扔他,最后的大结局是刘伯温打败了七公主的计谋,后来归隐田园,胡惟庸最后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自杀而死,全身爆炸死得无影无踪。
胡惟庸在明朝初年担任丞相,位极人臣,但他在洪武十三年正月被杀,原因可能是朱元璋对其利用价值开始“缩水”,并且胡惟庸显然低估了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对权利的痴迷。
总结:
刘伯温因病去世,最终未能善终,他的儿子们也未能幸免。
胡惟庸虽然权倾一时,但最终因朱元璋的猜忌和自身野心过大而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