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礼仪的典故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典故:
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他小时候聪明懂事,懂得礼让。有一次,妈妈买了一盘梨,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没有拿大的梨,而是拿了一个最小的。当爸爸问他为什么时,他回答说:“我年龄小,应当拿个最小的,大的应当留给哥哥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让和尊敬他人的重要性。
杨香扼虎救亲: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有一天她和父亲在田间收割庄稼时遇到了一只大老虎。老虎咬住了她的父亲,杨香临危不惧,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父亲,并拼命扼住老虎的脖子,最终救下了父亲。这个故事体现了孝顺和勇敢的精神。
程门立雪:
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和程颐拜师求教。一天,他们来到嵩阳书院,发现程颐正在闭目养神。为了不打扰先生,杨时和游酢在雪地里恭恭敬敬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个故事表现了尊师重道和谦虚有礼的美德。
江革背母逃难:
江革是东汉时期的孝子,少年丧父,他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母亲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这个故事体现了孝顺和感恩的精神。
陆绩怀橘:
陆绩是三国时期的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准备带回家给母亲吃。袁术嘲笑他,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他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这个故事表现了孝顺和体贴父母的美德。
这些典故不仅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礼仪传统,还传递了许多重要的道德观念,如孝顺、尊敬、谦虚、感恩等。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礼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