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立脚点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
费尔巴哈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认为人的本质是抽象的、感性的,而不是社会的、历史的。这种观点使他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脱离斗争实践的社会环境:
费尔巴哈生活在德国反动当局压迫下,脱离了对现实社会的斗争和实践。这种社会环境使他无法真正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在历史观上仍然坚持唯心主义。
对宗教和人的感情关系的误解:
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而不是社会关系的反映。他把宗教和人的感情混为一谈,认为只有通过宗教神圣化,人们的感情关系才能获得完整的意义。这种观点不符合历史事实,使他陷入历史唯心主义。
缺乏对实践和社会经济因素的重视:
费尔巴哈虽然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他没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因为他没有重视实践和社会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仍然站在抽象的人的立场上谈论社会关系,没有把人看作具体的历史的人。
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虽然恢复了唯物主义在德国的权威,但他没有彻底地改造唯物主义,使其适应社会历史的发展。他的唯物主义仍然具有形而上学的局限性,未能真正揭示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综上所述,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之所以是唯心主义的,主要是因为他的立脚点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脱离了斗争实践的社会环境,对宗教和人的感情关系有误解,缺乏对实践和社会经济因素的重视,以及他的唯物主义不彻底。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他在历史观上仍然坚持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