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为信的故事概括如下:
背景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为了推行新法,需要先树立威信。
当时的秦国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民众对新法持怀疑态度。
事件经过
商鞅下令在国都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宣布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
初始,民众不相信会有如此高的赏赐,无人敢动手尝试。
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并再次宣布,最终有一个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兑现了赏金。
结果
商鞅通过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
民众开始相信商鞅的诚信,新法得以顺利推行。
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了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治理得很好。
影响
商鞅的诚信不仅使秦国强大起来,最终统一了六国。
“立木为信”成为诚信的代名词,比喻只有言出必行,才能取信于民。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商鞅列传》,商鞅通过“立木为信”的方式,成功树立了威信,推动了变法的成功实施,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