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与引申义 该成语本义指鸟儿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引申为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或表现。
核心比喻
个人成长: 常用于形容人平时表现平淡,但潜藏能力巨大,一旦展现便效果显著(如楚庄王励精图治)。 事物发展
二、出处与典故
典源 《韩非子·喻老》:
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执政初期无显著政绩,但通过暗中观察民情、积蓄力量,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印证了“虽无飞,飞必冲天”的预言。
《史记·滑稽列传》:西汉司马迁记载,楚庄王以“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自喻,展现其隐忍与远见。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虎虎生威、威风凛凛。
反义词:平庸无奇、默默无闻、无所作为。
三、用法与示例
褒义语境:常用于表彰长期潜心努力后取得的突破,如科研成就、艺术创作等。
贬义语境:少数情况下可能讽刺虚张声势,但更强调“突然性”而非虚假宣传。
示例
"他平时话不多,但项目一启动便展现卓越能力,真可谓‘虽无飞,飞必冲天’。”
该成语通过生动的比喻,既包含个人修养的哲理,也蕴含历史典故,是汉语中表达“厚积薄发”境界的经典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