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八首·其二》是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代表作,原诗如下: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唐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
一、诗句解析
首联 以松与苗的对比,象征贤才被埋没的境遇。松树虽处涧底,却能遮蔽百尺高苗,暗喻有才能者常被权贵压制。
颔联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直接批判门阀制度,贵族子弟轻易占据高位,而真正有才能的人却只能屈居低微职位,这种现象非一日形成。
颈联
以冯唐自比,冯唐虽为奇伟人才,却因出身寒微至老年仍未被重用,表达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
尾联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体现左思的归隐理想,功成身退,不愿接受封赏,选择归隐田园。
二、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左思被贬期间,正值其因直言敢谏触怒权贵,被迁为江州司马。诗中充满对当时门阀士族垄断仕途的愤慨,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无奈与抗争。
三、艺术特色
象征手法: 通过自然景物(松、苗)与人事(士族、贤才)的对比,强化批判效果。 用典贴切
情感共鸣:既表达个人遭遇,也反映时代痛点,具有普遍意义。
四、历史地位
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以咏史抒发个人抱负的文学传统,被《诗品》评为“建安风骨”的继承者,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