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序不当
主语残缺:
缺少主语,需补充主语成分(如“经过昨夜一场大雨,使空气清新了”应删去“使”)。
谓语前置/后置:
状语位置错误,如“在休息室里很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应改为“昨天很多老师在休息室里热情地同他交谈”。
定语后置:
定语应放在中心语之前,如“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应改为“这种要不要换的管子”。
二、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如“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月光”不会发声)。
动宾搭配不当:
如“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生涯”与“退出”不搭配)。
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非”与“才能”矛盾)。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缺少主语(如“经过昨夜一场大雨,使空气清新了”需删去“经过”或“使”)。
成分赘余:
如“其余这是过虑的想法”(“过虑”即“考虑”,可删去“的想法”)。
四、结构混乱
句式杂糅:
如“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改为“主要成分是……”或“由……配制而成”)。
中途易辙:
如“当看到王丹在赛场上摔倒后又忍着剧痛继续比赛时,被她那顽强的精神折服了”(“被她那顽强的精神折服了”缺乏主语)。
五、表意不明
歧义:
如“一个苹果,两个苹果”(数量词修饰对象不明确)。
指代不明:
如“他的哥哥或弟弟来了”(“或”表选择,但后文未明确)。
六、不合逻辑
自相矛盾:
如“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不合常理:
如“他每天只吃苹果,不吃香蕉”(与常理矛盾)。
语法补充说明
定语顺序: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状语顺序:先时间后处所→先介词构造后情态动词→表示对象的介词构造→副词(如“广泛”修饰动词时需调整位置)。
通过以上分类及修改方法,可有效识别并纠正常见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