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的代表作,其词眼为“愁”,具体分析如下:
一、词眼的确定
核心句分析 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被普遍认为是全词的词眼。这句通过江水奔流不息的意象,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成为千古名喻。
其他选项辨析
春: 虽出现在“春花秋月”中,但仅作为时间背景,未承载核心情感。 花
改:出现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改”字,强调故国变迁,但属于词中转折部分,非核心词眼。
二、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情感共鸣的普遍性 “愁”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李煜通过此句将个体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引发广泛共鸣。
意象的永恒性
江水奔流不息的意象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性,与人生短暂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悲怆感。
艺术手法的典范性
采用比喻(江水喻愁绪)与夸张(春水奔流)结合,开创了婉约词的新范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补充说明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煜被囚期间,通过今昔对比(故国春花与自身境遇),深化了亡国之痛。 文学地位
综上,“愁”既是情感核心,也是艺术表达的突破口,共同铸就其千古名句的地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