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青年文明号服务标准制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服务规范
语言文明
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服务用语,如“您好、请稍候、欢迎、请进”等,杜绝使用“不清楚、不知道”等不文明表述。
仪容仪表
- 保持精神饱满、坐姿端正,妆束自然大方,头发整齐,不化浓妆。
- 保持个人卫生,指甲修剪整齐,不佩戴首饰,衣着整洁得体。
行为准则
- 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不串岗、脱岗,坚守岗位。
- 工作时间保持安静,不玩手机、打瞌睡,不处理私人事务。
二、服务流程与态度
接待规范
- 主动热情接待来访群众,主动介绍身份、服务内容及流程,使用“三个一样”原则(领导与群众、生人与熟人、外地人与本地人)。
- 来访人员进入时起立致意,送别时起身相送,保持微笑服务。
办件效率
- 受理申请后及时录入审批系统,按规定时间回复咨询,严格遵守办件承诺期限。
- 网上服务需在24小时内回复,线下办理需当场反馈进度。
政务公开
- 公开办理事项的依据、程序、条件、期限及收费标准,行政许可结果除保密外均向服务对象公开。
三、考核与激励机制
年度考核
- 通过文明行为、服务态度、业务能力等指标评估成员表现,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
- 考核结果与积分挂钩,优秀者获表彰奖励,积分可兑换优惠政策。
奖惩措施
- 违反规范者视情节给予警告、扣分、暂停会员资格等处罚。
- 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群众满意度者优先推荐表彰。
四、持续改进机制
培训体系
- 定期开展道德修养、礼仪培训,提升服务意识与专业能力。
- 通过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方式持续优化服务流程。
监督与反馈
- 设立意见箱、开展满意度调查,及时收集群众建议并整改。
- 建立创建工作档案,记录活动计划、考核结果及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标准与机制的协同作用,公安青年文明号需在维护社会治安、优化服务体验、提升队伍素质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