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箪食壶浆”“箪食瓢饮”“箪食豆羹”这三个成语的含义,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基本含义
箪食壶浆 指古代百姓用竹制竹器(箪)盛饭、用葫芦(壶)盛汤来欢迎军队,现多用于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的情景。 -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箪食瓢饮
源自《论语·雍也》,原指颜回在陋巷中安贫乐道的生活状态,后泛指生活清贫但心态豁达。 - 例句:他虽居陋室,却箪食瓢饮,志向不改。
箪食豆羹
指用竹器盛饭、豆制汤羹的饮食方式,强调饮食简单质朴,常与“安贫乐道”连用。 - 例句:古代隐士多以箪食豆羹自足。
二、核心文化内涵
安贫乐道: 三个成语均体现儒家“安贫乐道”的价值观,强调在困境中保持豁达心态。 民本思想
三、使用要点
语境差异 “箪食壶浆”多用于描写群众对军队的拥护(如历史事件、文学作品); “箪食瓢饮”侧重个人生活状态的清贫与淡泊; “箪食豆羹”则更偏向描述饮食条件简陋。 结构特点
三个成语均采用“箪食+容器+食物”的结构,形成对称表达。
以上解释综合了《论语》《孟子》等经典文献的记载,既保留了成语的原始含义,又结合了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引申用法。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