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其一》是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代表作,原文为:
```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
一、原文解析
首联: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20岁行冠礼的青年(弱冠)已能熟练运用毛笔(柔翰),以卓越的见识阅读群书(卓荦观群书)。
颔联: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以贾谊的《过秦论》为准则,仿效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创作。
颈联与尾联:
-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边疆传来战火声,朝廷文书飞往都城,展现战乱频繁的局势。 -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虽不是军人,但曾研读《穰苴》等兵书。 -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以壮志凌云的气魄,蔑视东吴(孙权政权)。 -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自比虽无实战经验,但仍有驰骋疆场的抱负。 -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目光远眺,胸怀统一天下的理想。 -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功成名就后不求封赏,愿归隐田园。
二、创作背景与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西晋太康年间,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左思借古讽今,通过回顾东吴等历史事件,批判时政腐败与统治者的荒废。
主题思想:
1. 个人抱负与家国情怀:诗人以“弱冠”自比,展现年轻时的壮志豪迈,同时表达对东吴等政权覆灭的痛心。 2. 历史反思:通过“三百年间同晓梦”的时空跨度,感慨南京(金陵)作为六朝古都的兴衰更替,暗含对历史循环的思考。 3. 隐士理想:结尾“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体现道家“功成身退”的思想,与当时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形成对比。
三、艺术特色
用典贴切:如“一片降旗”借指孙皓降晋,与刘禹锡《金陵怀古》中的“千寻铁锁沉江底”形成呼应。- 气魄宏大:全诗语言雄浑,意境开阔,展现西晋文人对家国命运的深沉思考。
综上,《咏史·其一》通过咏叹历史事件,既表达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隐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是左思借史抒怀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