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具体分析如下:
时代背景
该诗创作于晚唐会昌年间(841-846年),当时杜牧任池州刺史,长期在江淮地区任职。晚唐时期,唐王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与个人仕途挫折为杜牧的诗歌注入了深沉的情感色彩。
作者信息
杜牧(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出身于宰相杜佑之家,曾任职于黄州、池州、睦州等地,晚年在长安南樊川别墅生活。
创作背景
诗中描绘的清明时节细雨蒙蒙、行人哀思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个人心境。杜牧通过“断魂”一词,将自然现象与人文情感高度融合,成为清明诗的代表作。
综上,《清明》是唐代晚期的作品,既是杜牧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折射出晚唐社会的文化氛围。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