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打破砂锅问到底是成语还是歇后语?

59

“打破砂锅问到底”既是一个成语,也常被用作歇后语,具体分析如下:

一、作为成语的属性

定义与出处

该成语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拙轩颂》:“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 后因谐音演变为“问到底”。

结构与用法

成语为四字固定搭配,可作谓语或宾语,例如:“他性格直爽,遇到问题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反义词与近义词

- 反义词:浅尝辄止、一知半解

- 近义词:打破沙锅璺到底

二、作为歇后语的用法

完整形式

歇后语完整表达为“打破沙锅——问到底”或“打破沙锅璺到底”,其中“璺”(裂痕)与“问”谐音,通过谐音达到幽默效果。

文化内涵

该歇后语通过沙锅破裂的意象,比喻人求知若渴、追根究底的精神,常用于形容好奇心强、不满足于表面现象的性格。

示例应用

- 歇后语形式:

“小明在研究历史时打破砂锅问到底,终于找到了答案。”

(此处“问到底”作为独立表达使用)

三、总结

成语属性:

源于文学作品,结构固定,含义明确,可独立使用。

歇后语属性:依赖谐音(“纹”与“问”),兼具语言游戏性,常配合具体场景使用。

两者在表达“追根究底”这一核心意义时各有侧重:成语更强调行为特征,歇后语则侧重语言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