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电管理条例及制度,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础管理要求
安全用电原则 遵循安全、节约、计划用电原则,确保设备接地可靠,电线无老化、破损现象,禁止私拉乱接电线。
人员资质管理
电气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定期接受专业培训,穿戴劳保用品,确保操作规范。
设备维护与检查
定期对供电线路、配电箱、变压器等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电线老化或短路需立即处理。
二、具体操作规范
用电设备管理
- 办公区域设备不用时需随手关闭,下班后切断电源。
- 禁止私用大功率电器(如电炉、电熨斗),特殊需求需报批。
- 空调温度控制在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19℃,运行期间禁止开窗。
线路与设施要求
- 配电箱需标明用途、分路标记,门配锁,由专人负责。
- 高压线路需穿管保护,架空线采用绝缘铜线,严禁架设在树木或易受外力损伤处。
- 照明灯与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吊灯导线禁止悬挂物品。
安全防范措施
- 配电室、控制室需防潮、防雨、防动物入侵,非专业人员禁止操作。
- 电线断落需派人看守并及时处理,发现短路起火先切断总电源。
三、责任与处罚机制
日常考核与奖惩
办公区域电器未关或私用大功率电器,每次罚款20-50元;节能达标部门或个人给予奖励。
- 违反制度导致事故的,需承担经济损失并赔偿损失。
安全责任追溯
电器设备安装、维修需由专业电工操作,非专业人员擅自处理将严肃处理。
- 班级需负责教室电器管理,发现违规行为及时上报。
四、附则
制度修订: 根据技术发展和安全需求,定期修订用电管理制度。 监督与检查
以上内容综合了企业、学校及电力行业的通用规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