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用火用电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责任部门与责任人
明确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
确定用火、用电设备的采购、登记和安全使用要求。
制定用火、动火的审批范围、程序和要求。
明确电工、电气焊工和电气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资格。
制定发现问题处置程序、情况记录等要点。
执行安全规定
执行当地用火、用电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规定。
动火、电气作业执行人需经消防培训和其他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严禁无证人员进行动火、电气作业。
设备安装与维修
用火、用电设备应由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负责安装和维修。
电(气)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禁止非职业人员作业。
作业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审批与监督
任何部门及个人在单位内部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动火工作票)后方可作业。
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点附近5米区域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或作适当的安全隔离。
动火作业时应有专人管理、监督,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
教育与培训
加强全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员工自觉履行消防安全责任。
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用火安全教育与培训,确保全体人员熟悉用火安全知识与应急处理流程。
检查与维护
各部门应定期检查用火、用电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处理,确保防火安全。
应急措施
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应对火灾事故的能力。
通过以上要点的落实,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用火用电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