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的最后一段通过描绘历史采莲风俗,反衬出月下荷塘的静谧与作者心境的平和,是全篇意境升华的关键所在。
一、历史采莲风俗的描写
现实与幻想的交织 作者由眼前月下荷塘联想到“历史上采莲的风俗”,将现实场景与历史记忆交织,形成时空交错的独特氛围。这种手法既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又为月下荷塘的静谧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反衬作用
通过对比“历史采莲的闹”与“今夜月色的静”,强化了月下环境的独特美感。正如朱自清所言:“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暗示现实中的喧嚣与月下宁静的鲜明对比。
二、心境与环境的呼应
自我释然的象征
作者在月下独处时产生的“超脱感”,如“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与周围环境的静谧相呼应。这种心境的转变,既是对现实困境的暂时逃避,也是对自然美感的沉醉。
矛盾心理的调和
文中提到“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而月下荷塘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理想解药。在月光下,作者既能享受独处的自由,又能通过自然意象获得精神慰藉。
三、艺术特色
虚实结合: 通过“实写月下荷塘”与“虚写历史采莲”的结合,展现了朱自清“工笔画般的细腻笔法”。 意境营造
综上,最后一段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心境与环境的交融,将荷塘月色的静谧美感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成为朱自清散文中意境创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