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17-18世纪西欧哲学的重要流派,其经典观点可概括如下:
一、物质观基础
原子论基础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原子论为核心,认为世界由无数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原子的属性即物质的属性。例如,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提出“运动即位置变化”,将人体比作机械装置。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这种观点仅停留在自然现象层面,无法解释社会历史现象。
二、方法论特征
机械性
用力学原理解释自然现象,如将人类社会比作机器运行,忽视人的社会性和意识的作用。
形而上学性
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视角分析问题,无法把握事物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
三、局限性
历史观的唯心主义
仅解释自然界的物质性,忽视社会历史领域的物质基础,导致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脱节
自然科学进步(如原子论)虽为其提供基础,但未能将其融入哲学体系,导致两者脱节。
四、代表思想家与著作
拉美特里: 提出“人是机器”的著名命题。 狄德罗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二元论。
总结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通过原子论和机械解释推动哲学发展,但其局限性使其无法全面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