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为机械唯物主义,是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它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以下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十七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者
培根:他的著作《新工具》是唯物主义的重要文献,强调经验和归纳法。
霍布斯:他的著作《利维坦》提出了著名的“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的观点,认为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机械系统。
洛克:他的著作《人类理解论》提出了心灵如白纸(tabula rasa)的理论,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
十八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者
拉美特里:他的著作《人是机器》提出了人是机器的观点,强调机械运动在生命现象中的应用。
爱尔维修:他的著作《论人的理智》和《论精神》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
狄德罗:他是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组织编写了《百科全书》,推动了启蒙运动。
霍尔巴赫:他的著作《自然的体系》系统地阐述了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为宇宙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机械系统。
十九世纪德国的唯物主义者
费尔巴哈:他的著作《基督教的本质》对基督教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提出了唯物主义的人性论,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超自然的实体。
这些代表人物通过他们的著作,推动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发展,尽管他们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性,但他们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