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节奏划分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句首发语词或关联词语后停顿:
文言文中一些虚词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放在句首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分开读:
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如“可以”、“中间”、“故天将降大任于”等,在朗读时必须分开,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
文言文中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应停顿,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连读:
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
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中的“再”和“三”后面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因此应作停顿。
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节奏:
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
根据句首的语气词确定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
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之后。
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通过以上技巧,可以更准确地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使文言文的学习和阅读更加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