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中,定语的顺序一般遵循以下规则:
领属关系:
表示“谁的”的定语通常放在最前面。
时间、处所:
表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定语放在领属关系之后。
指代或数量:
表示“多少”的定语放在时间、处所之后。
动词性词语、主谓短语:
表示“怎样的”的定语放在指代或数量之后。
形容词性短语:
表示“什么样的”的定语放在动词性词语或主谓短语之后。
名词或名词短语:
表示“什么”的定语放在形容词性短语之后。
这个顺序可以简记为“属数动形名”,即先领属,再数量,接着动词,然后形容词,最后名词。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
多层定语:多层定语通常按照逻辑关系排列,与中心语关系越密切的定语越靠近中心语。例如:“高浓度的有害液体”中,“高浓度”是数量定语,“有害”是形容词定语,“液体”是名词定语。
带“的”的定语:带“的”的定语一般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蓝色的呢子大衣”中,“蓝色”是形容词定语,“呢子”是不带“的”的名词定语。
结构复杂的定语:结构复杂的定语一般放在结构简单的定语之前。例如:“刚从国外进口的教学用的数码录音设备”中,“刚从国外进口”是时间、处所定语,“教学用”是动词性短语定语,“数码”是形容词定语,“录音设备”是名词定语。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汉语中,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但在现代汉语中,这种语序已经较少使用。
总结起来,定语的顺序一般是:领属关系 → 时间、处所 → 指代或数量 → 动词性词语或主谓短语 → 形容词性短语 → 名词或名词短语。在多层定语中,关系越密切的定语越靠近中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