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扶疏”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uā mù fú shū,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形容植物状态 指花草树木枝叶繁茂、高低错落有致的样子。例如:
- “这座森林公园花木扶疏,景致优美,难怪游客络绎不绝。”
- “古木扶疏,遮满道路上窄仄的天空。”
引申含义
可引申为事物发展繁荣、兴旺发达,如:
- “家族人丁兴旺,真可谓花木扶疏。”
二、出处与演变
典籍依据: 最早见于《后汉书·延笃传》,原文为“枝叶扶疏,荣华纷缛”,形容草木生长茂盛、繁花似锦的景象。 词性演变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繁花似锦、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反义词:荒无人烟、枯萎凋零
四、用法示例
描写自然景观:
“沿着山路前行,但见古木扶疏,云雾缭绕,仿若仙境。”
借喻社会现象:
“公司业务拓展如花木扶疏,根基稳固且枝节延伸至各地。”
五、相关文化背景
在东方美学中,“花木扶疏”常与“物我通灵”的哲学思想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例如,花鸟画中常通过花木扶疏的布局,传递画家对生命力的感悟。
综上,“花木扶疏”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自然生机,既具象又富有哲理,是汉语表达中兼具美感与内涵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