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与谚语的区别和联系如下:
定义
俗语:是流传于民间的、定型的通用语句,包括谚语、俚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是人民群众生活经验和愿望的总结。俗语具有口语性、通俗性、共识性和流行性。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社会实践经验,并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及现象规律。谚语具有广泛的知识性和深刻的哲理性。
成因来源
俗语: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口语创作,也有诗词名句、警句格言和历史典故等关联。
谚语:主要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和民间色彩。
表达方式
俗语:形式简练、形象化,通常用于描述具体事物或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通用性质,可以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对象。
谚语:言简意赅,表达方式相对固定,词句结构较为严谨,词汇选择较为精确,具有较强的修辞效果。
功能
俗语:主要用于反映人们的生活经验、智慧和道德观念,通常比较口语化,内容多样。
谚语:用于传播知识和智慧,启迪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为,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谚语是俗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俗语不一定是谚语。也就是说,所有的谚语都是俗语,但并非所有的俗语都是谚语。
总结:
俗语和谚语都是汉语中丰富的语言现象,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但谚语通常更为简练、言简意赅,并蕴含深刻的道理。
俗语的范围更广,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而谚语主要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
两者在成因来源、表达方式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都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语言表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