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灵涂炭的典故出自十六国时期,具体故事如下:
背景:
前秦在苻坚的统治下,由于频繁发动战争,国力逐渐衰落。公元385年,后燕和后秦联合攻打前秦,前秦的国都长安被围困。
事件:
苻坚退到五将山,最终被后秦活捉并处死。苻坚的儿子苻丕在幽州刺史王永等人的拥护下,在晋阳即位为皇帝。
描述:
苻丕在即位后发布的召告中,描述了国家凋败、百姓生活困苦的情景,用“生灵涂炭”来形容百姓所处的极端苦难境地。他说:“皇上被害,长安沦陷,国家凋败,生灵涂炭,全民联合起来准备作战。”
结果:
尽管苻丕试图号召前秦的部队反抗后秦和后燕,但由于后秦军队的强大,前秦最终未能扭转败局,并在公元394年被后秦所灭。
这个典故通过描述前秦末期百姓的苦难生活,强调了统治者应以仁德治国,否则百姓会陷入极端困境,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