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脉稷下学宫摘抄及赏析
稷下学宫,这一古代齐国的学术殿堂,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精神汇聚处和文化哲学交流地。以下是对稷下学宫的摘抄及赏析:
稷下学宫的创办与地位
稷下学宫创办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延续了130多年,位于齐国都城临淄的“西门”,名为“稷门”。它不仅是齐国的智库,更是当时最大规模的中华精神汇聚处和文化哲学交流地。这里汇聚了诸子百家中的几乎所有代表人物,他们带着学生,以“私学”为基础,构成一个个教学团队,自由地发展学派,平等地参与争鸣,形成了学术思想的一片繁荣。
稷下学宫的学术氛围
稷下学宫给予学者极高的礼遇,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学派,平等地参与争鸣。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氛围,使得稷下学宫成为当时最高等级的文化哲学交流地。在这里,各种文化自由而不精致,又有很多文化精致而不自由,稷下学宫以尊重为基础,把这两者统一了。
稷下学宫的历史影响
稷下学宫前后绵延近两百载,囊括巨子,包罗百家,天下名士皆荟于此。儒墨黄老,各擅胜场;纵横阴阳,俱逞其说。邹鲁之孟轲,齐之淳于髡、邹衍、田骈、尹文,赵之慎到、荀况,宋之宋钘、兒说,楚之环渊等,皆倡其学而相与论辩,激荡碰撞,兼容并包,驳难汲取,和而不同,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之格局,在此初奠根基。
稷下学宫的建筑与文化意义
稷下学宫的建筑本体是纪录片叙事的空间中心,但其文明指引作用是刻画的重点。纪录片通过影像时空美学角度,重铸民族建构的文化意识作用,展现了齐鲁思想文化对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稷下学宫与《中国文脉》
《中国文脉》是某知名作家“十年一剑”撰写的关于中国文化流经演变的大部头著作,其中《稷下学宫》是整部著作的“文眼”。稷下学宫被视为中国文脉起源、转折和繁荣过程中的最重要节点,其地位十分重大和重要。
稷下学宫的学术巨人与著作
稷下学宫产生了影响中国数千年至今的学术著作和学术巨人,如《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我们熟知的孟子、管子、墨子、韩非子、张仪等历史上著名的人物都在这里执教或学习过。
稷下学宫的精神传承
稷下学宫的学者们独立不倚、卓然不群,他们慷慨直肆,放言阔论,议治道,察天人,说心性,析名实,以至于天文历数之术,义利王霸之辨,无不穷其材智,阐闳显微,为此后两千余年之学术史开辟源头,润泽后世,影响深远。
稷下学宫不仅是一个学术殿堂,更是一个精神的传承地。它以其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和自由争鸣的精神,孕育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些摘抄和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稷下学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