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周瑜密切相关的成语典故,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三顾茅庐
故事背景: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三次亲自前往隆中拜访,前两次未遇诸葛亮,第三次冒大雪终于得见。
相关成语:此成语现多用于形容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态度,如“企业求贤,当效三顾茅庐之诚”。
二、草船借箭
故事背景:周瑜为刁难诸葛亮,命其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以草船借箭的方式,仅用三天便完成任务。
相关成语:比喻运用智谋,以巧妙的手段解决难题,如“他总能在危机中找到草船借箭的智慧”。
三、三气周瑜
核心事件:
周瑜嫉妒:
诸葛亮屡次展现卓越才能,周瑜心生嫉妒,欲除后患。
第一次气愤:
周瑜设计让诸葛亮十天内造箭未果,诸葛亮反赠空船,周瑜气愤至病。
第二次气恼:
周瑜借机责罚诸葛亮,诸葛亮以“既生瑜,何生亮”回应,激怒周瑜。
第三次气死:
周瑜因箭伤复发,又遭诸葛亮挑衅,最终郁郁而死。
相关成语:现多用于形容因嫉妒或矛盾激化矛盾,导致双方同归于尽,如“他的计划被诸葛亮三气而破”。
四、其他关联成语
借东风: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借东风助火攻,成为战争转折点。
胸有成竹:
诸葛亮策划赤壁之战时,展现了对全局的掌控能力。
乐不思蜀:
刘禅降魏后沉迷享乐,忘记故国蜀地,与诸葛亮辅佐刘备的忠诚形成对比。
总结
以上成语均围绕诸葛亮与周瑜的互动展开,既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也反映了周瑜的嫉妒与狭隘。这些故事成为《三国演义》中最具传诵价值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