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文案桥梁网—你的文案搜索专家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史?

59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 (1920-1940年代):

最早期的管理模式,主要通过手工检验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质量检验逐渐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40-1960年代):

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休哈特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并首创控制图工具,实现了从事后把关到事前预防的转变。同时,道奇和罗明提出了统计抽样检验理论与抽检表,进一步提高了质量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60-1990年代):

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开始从产品最终检验模式发展到对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美国FDA颁布了世界上首部GMP(良好生产规范),欧洲理事会和WHO也相继颁布了相关GMP,奠定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础。我国也在这一时期开始推广全面质量管理,1979年颁布了《优质产品奖励条例》,1992年开展了“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1993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6年颁布了《质量振兴纲要》。

质量管理体系化阶段(1990年代至今):

1999年至今,我国许多先进企业确立了质量在企业中的战略性地位,通过质量管理使得产品质量赶上或超过了发达国家产品的水准,树立了民族品牌。2000年颁布了GB/T19000族等同采用2000版ISO9000族标准,2001年组建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4年发布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标准实施指南》,极大地推动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ISO 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系列标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帮助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现代质量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成为主流,企业开始注重通过完善产品设计和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来提高产品质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也成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质量成本成为影响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质量检验,到统计质量控制,再到全面质量管理和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化,每个阶段都对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质量管理将继续朝着更加系统化和持续改进的方向发展。